按下电源键等待linux启动的过程中,好奇的童鞋们肯定在想“大企鹅”内部都做了什么呢?其实这设计到内核启动的流程问题,其相关过程让很多热爱linux的小伙伴既爱又恨,因为这是了解linux系统的好方法同时由于其本身复杂且底层,脑子中的脉络不是很清晰,让大家很困惑。本文就总结了其他大神的优秀博文,以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一下。由于自身水平有限,难免理解有偏差,表达不全面,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斧正。

     言归正传,首先说明本文的环境是CentOS 6.8,内核版本为

并且为了本文结构更易理解,所以仅是介绍了最主流的过程,

    基本过程:

  wKiom1PQxc6SML8nAAFcDmK4XC0648.jpg庖丁解牛:

   1.POST

 BIOS的功能由两部分组成, 

         步骤1:上电自检POST(Power-on self test),主要负责检测系统外围关键设备(如:CPU、内存、显卡、I/O、键盘鼠标等)是否正常。例如,最常见的是内存松动的情况,BIOS自检阶段会报错,系统就无法启动起来;

         步骤2:步骤1成功后,便会执行一段小程序用来枚举本地设备并对其初始化。这一步主要是根据我们在BIOS中设置的系统启动顺序来搜索用于启动系统的驱动器,如硬盘、光盘、U盘、软盘和网络等。我们以硬盘启动为例,BIOS此时去读取硬盘驱动器的第一个扇区(MBR,512字节),然后执行里面的代码。 BIOS的任务就完成后将系统启动的控制权移交到MBR部分的代码。

2.MBR(Master Boot Record):主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头0柱面1扇区,包括446字节的bootloader和64字节的和两个字节的魔数。。其中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,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,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。

0_1331124562mEvE.gif

grub

stage1:stage1是直接被写入到MBR中去的,这样机器一启动检测完硬件后,就将控制权交给了GRUB的代码。也就是上图所看到的前446个字节空间中存放的是stage1的代码。BIOS将stage1载入内存中0x7c00处并跳转执行。stage1(/stage1/start.S)的任务非常单纯,仅仅是将硬盘0头0道2扇区读入内存。而0头0道2扇区内容是源代码中的/stage2/start.S,编译后512字节,它是stage2或者stage1_5的入口

stage1.5它存放在硬盘0头0道3扇区向后的位置,stage1_5作为stage1和stage2中间的桥梁,stage1_5有识别文件系统的能力,此后grub才有能力去访问/boot分区/boot/grub目录下的 stage2文件,将stage2载入内存并执行。

当stage2被载入内存执行时,它首先会去解析grub的配置文件/boot/grub/grub.conf,然后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,并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。而内核会立即初始化系统中各设备并做相关的配置工作,其中包括CPU、I/O、存储设备等。

关于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加载,有一部分驱动程序直接被编译进内核镜像中,另一部分驱动程序则是以模块的形式放在initrd(ramdisk)中

3.kernel:

    自身初始化:

    探测可识别到的所有硬件设备;

加载硬件驱动程序:(有可能会借助于randisk加载驱动)

以只读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,防止内核对根文件系统有损坏

运行用户空间的第一个应用程序:/sbin/init

a.ramfs

b.

4.系统初始化

一览众山小:

wKioL1fQCfPQmzXvAAcSNo7v6gU638.jpg